馬云在2018世界人工智能大會上表示,機器一定比人更聰明,未來十到十五年,傳統制造業面臨的痛苦將會遠遠超過今天的想象。企業如果不能從規模化、標準化向個性化和智慧化轉型,將很難生存下去。廣東拓斯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簡稱“拓斯達”)作為智能制造綜合服務商,除了關注大型企業智能化的發展之外,更關注的是中小企業在智能制造升級改造的進程,為其提供智能設備與融資租賃等解決方案,幫助企業實現智能化、規范化和信息化。

廣東拓斯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營銷中心總經理尹建橋
為提升公司的核心競爭力,近年來拓斯達一直在加大研發生產力度,通過自主研發掌握了工業機器人的關鍵核心零部件控制器和伺服系統。企業在研發制造的推動下更具競爭優勢,更好地滿足了國內制造業對工業機器人定制化的需求。
據了解,拓斯達開發團隊依托SCARA系統技術,在4個月內,迅速開發出顛覆性的專機——拓星辰II號,實現了高負載條件下高速度、高精度的突破。基于星辰系列的控制系統,設計出一款適用于更加復雜的加工面,如球面、不規則表面的產品,由于底層控制器及系統均為自主研發,能更加快捷和便利的對設備進行二次升級和改造,為客戶大大降低成本。而拓星云I號在十余場推介和星耀會上,也受到了企業的廣泛關注,僅6個月內觸達2000+企業,需求報名300+,預約成功的企業近60家,拓斯達將為這60家企業免費提供基于IOT的可視化智能整廠仿真規劃,可為客戶降低規劃成本1億多元。
公司產品經過多輪迭代,通過不斷優化控制系統的算法,增加外圍的回路保護,增進系統的可靠性;此外,隨著系統集成度的提升,拓斯達還減少了接插件的數量,使得產品故障率也得以大幅降低;在優化結構件中,較傳統的同類產品中電箱、控制柜體積下降了20%,真正做到了精致小巧,大大為客戶節省成本。
“我們在制定產品的時候,會綜合客戶的看法,從‘精益生產’的理念出發,進行前期的考察,再依據實際情況不斷進行修改和調整。”面對《塑膠工業》記者,拓斯達營銷中心總經理尹建橋如是說道。
而說到拓斯達成功的運營之道,主要歸結于三個方面的優點:
其一,在核心技術方面。拓斯達重視控制器、視覺和伺服的發展,做到了降本不降質;不斷加深技術積累,真正把更多有利于企業智能制造提速的產品帶給大家。
其二,注重培養人才梯隊。拓斯達加大對高端研發人員的投入,通過孵化一批,并購一批,同時引進一批這三種方式來實現產業鏈上的完整布局。
其三,在拓斯達看來,公司的價值就是為客戶創造價值。所以售后方面也提出了“四快服務”理念,即:快速應答,快速到達客戶現場,快速做出診斷結果,48小時內快速幫助客戶解決問題。除此之外,拓斯達售后部門還會定期召開交流會,對全國的售后人員進行統一宣講和培訓,以確保售后服務到位。
作為智能制造綜合服務商,拓斯達希望未來能夠立足于珠三角然后布局全國市場,最終成為一個全產業鏈的工業機器人國際化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