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塑機界,有這樣一位傳奇人物:而立之年創業,開啟了中國高端塑機的新紀元;不惑之年帶領全廠上下攻堅克難造出了中國第一臺阻隔片材生產線,在強手如林的歐洲市場穩固立足。如今,年已花甲的他依然奮戰在中國塑機的第一線。他,就是天津市恒瑞塑膠機械有限公司(下稱:天津恒瑞)總經理魏利國。
打破大鍋飯 狠抓質量與效益
和很多老工業基地一樣,1990年代的天津,還在背著沉重的公有制包袱勉力前行。老工業,“老”在有積淀,同樣也“老”在舊觀念、舊制度、舊利益格局的束縛上。但就在1993年,一部《公司法》的頒布,改變了很多人的命運。
“那時候,工廠里人浮于事,干好干壞都一樣,磨病號的、年紀輕輕離崗休養的比比皆是。工人階級領導一切,大鍋飯雖然不甜,但是人人都有份,沒多少人敢想象,離開大鍋飯的日子會是怎樣。”這是著名媒體人、財經作家吳曉波先生在《激蕩三十年》一書中對那個年代的回憶,敢炒老板的魷魚,自己下海“單干”的,絕對是需要膽識,并付出常人難以想象的艱辛。
魏利國就是這樣一個不安分的人。1994年,在租來的100多平米的磚瓦搭建的廠房里,天津恒瑞呱呱墜地。十多個離職的工人,幾位脫離了公有制“大鍋飯”的創業者,就是這家工廠的全部資本。
和許許多多那個年代新創立的私營小廠不同,天津恒瑞一開始就靠自己的技術和品質創立,并沒有因為工廠小就放棄了對產品質量、事業信譽的追求,對于產品定向:恒瑞果斷放棄之前用于維持生活的管材擠出線、破碎機等產品,專門集中精力研制塑料片材、板材生產線。
“我們的創業團隊就是技術骨干,有多年本行業的技術積淀。只是傳統體制下,欠缺發揮的舞臺。而打破大鍋飯、建立恒瑞之后,大家有了用武之地,我們當然要求人人都要發揮長處,要一個人當之前的幾個人用,做出效益,除按貢獻分配外還有個人股份紅利。”
正是在魏利國和他的團隊勵精圖治下,恒瑞挺過了20世紀90年代中后期的市場大幅波動,并且在2000年結束了租用場地生產的方式并建立了屬于恒瑞的第一座新工廠。
走高端路線 產品推陳出新
魏利國是這樣想的,也是這樣做的。2000年,正是中國沖刺加入世界貿易組織的一年。一系列新國家標準的頒布令塑料行業也有了升級設備的迫切需求。天津恒瑞抓住時機,推出了領先國內同行、接近國際先進水平的第一臺多層共擠生產線,這也是天津恒瑞第一次嘗到了高附加值產品的甜頭。
2002年,天津恒瑞又把注意力瞄準了方興未艾的塑料板材設備的進口替代領域。經過不懈攻堅克難,恒瑞推出了當時最寬的板材生產線:3200mmPVC雙層擠出生產線。一舉打破了國外品牌塑機在超寬板材生產線上的設備壟斷和技術封鎖。
2002年,天津恒瑞再一次創造了奇跡,成功研發并生產了第一臺三層共擠PET片材生產線;2003年,成功制造了多臺產量1000kg/h的用于食品包裝的PP片材生產線;2005-2006年,天津恒瑞開始生產PC薄片生產線和PMMA板材生產線。其中,全自動PC薄片生產線于2006年9月交付用戶使用……
目前,天津恒瑞已經形成集片材生產線、板材生產線、單機、輔機、流延膜生產線于一身的產品序列,食品級多層共擠生產線更是達到了七至九層共擠的水平。特別是2016年,天津恒瑞還推出了一款新的超厚高阻隔片材生產線,該生產線的制品由EVOH、ADH、PP在內的6種材料組成,六臺擠出機共擠可實現九層共擠生產,且多層合層器配有特殊設計的邊料不含EVOH/ADH節省裝置。片材厚度為3.5mm,產量可達1300kg/h。該機屬用戶定制專用設備,與德國ILLIG公司熱成型機連線生產。這在國內還是沒有同類設備可以與之“較勁”的。
一項項“零的突破”背后,凝聚著魏利國和全體恒瑞人的不懈努力、團結共進。“我們堅持走質量最優、拼搏創新的路,就是為了服務好客戶,到現在為止,我們都是根據客戶實際需求定制產品,而不是單純的標準化生產。效果就是客戶雖然一次性投入比較高,但是幾年、十幾年用下來,設備依然歷久彌新,反而在成本結構中突顯了良好的性價比優勢。比如我們在2002年成功制成的第一臺PET片材生產線在上海用戶的工廠里還能使用至今,就是恒瑞產品質量的明證。”
值得一提的是,由于質量優異、設備先進,恒瑞的產品從2000年代起便是國際展會上的常客,特別是在強手如林的歐洲,天津恒瑞也立穩了腳跟,并且受到了用戶的贊譽。“我曾經去過我們在瑞典的一家客戶那,客戶只需要一名員工,就能操作兩條生產線正常生產,這就是恒瑞的設備高自動化的展現。我們的產品能有30%至40%銷往國外,銷往歐美發達國家市場,原因就在于此。”
如今的恒瑞還組建了占員工總數五分之一的強研發團隊,并與一家德國公司合作研發光學級PC片板材擠出設備。“德國公司愿意與我們合作開發產品,看中的就是我們的技術儲備,我們也將在開發新產品的路上不斷攻克技術難關,為大家提供更新更好的產品。”
用事業留人 激發團隊拼搏力量
在塑機市場競爭如此激烈的今天,一家僅有100來人的“中型企業”,還擁有著令人垂涎的技術儲備,無疑是眾多公司“挖人戰術”的重點目標。然而,天津恒瑞50%以上的員工都是在公司服務十年以上的老員工,他們從事塑機制造更是有著15-30年的經驗。這又是怎么回事呢?
“恒瑞的員工有人挖,說明的正是恒瑞的工作經驗有價值,但是他們挖不走,說明恒瑞有別的公司沒有的東西。”
在魏利國看來,天津恒瑞能留住人,主要靠的是公司內“事業面前,人人平等”的氛圍。“近年來,隨著天津恒瑞‘升級’為私營股份制企業,我們也大大提高了員工的待遇,比如所有員工都上五險一金、不管是50后,還是00后,不管是做總經理的,還是打掃衛生的,都在恒瑞的一個餐廳里吃同樣的飯菜,這就消除了傳統的上下級隔閡,恒瑞年年都為每一位員工增加工資。而且我們獎罰都向所有人公開,大家為什么獲獎,為什么被罰都能了然于心,彼此服氣了,自然就會把更多精力都用在恒瑞人共同的事業上了。”
對于天津恒瑞今后的發展,魏利國也胸有成竹。“我們產品一大優勢是,產品做得好,服務也做得好,特別體現在誠信方面。從擠出機至收卷、切斷、堆垛、邊料回收、電氣安裝均由恒瑞公司自行完成,目的只是為了控制設備品質。這一優勢我們會繼續發揚光大。另一方面,引入股份制,就是要建立健全現代企業管理制度,做到不管誰做總經理,總有制度的力量推動天津恒瑞向前發展。”